一枝一葉總關情——記郟縣醫療保障局駐村第一書記 李群昌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停留在印花窗欞上,歡快的鳥鳴叫醒了寂靜的小院??諝庖幌伦吁r活起來了。干凈整潔的村部里,月季花開的正艷,蔥郁的杏樹下舒展枝條,油綠的青菜正茁壯成長,紅綠相間,煞是可人。
七點鐘,李群昌作為院內唯一的住戶開始生火做飯。早飯很簡單,一個饅頭,一碟咸菜,一碗米湯。收拾好碗筷,拎上他那隨身攜帶的小包,就匆匆地走出村室的大門。
李群昌,今年41歲,在郟縣醫療保障局工作。去年6月,被郟縣縣委組織部派到長橋鎮確李村任駐村書記兼工作隊長,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李群昌所在的確李村是郟縣60個貧困重點村之一,有建檔立卡戶22戶40人。他上任沒幾天,就把這些戶跑了個遍,底子摸了個清。
“群昌來俺村任時間不長,為群眾辦了不少實事,協調資金修路,規劃村內主干道,整修村西大坑......”提起李群昌,確李村黨支部書記李國勛贊不絕口。
上任不久,通過走訪李群昌了解到村西頭一條通往冢頭鎮的主道路沒有修路,每逢雨天,道路泥濘不堪,群眾下地干活和出行很不方便。為解決出行難問題,他通過多方奔走協調,爭取了12.2萬元資金,修通長150米,寬5米的道路,受到了群眾的好評。為保障群眾的身體健康,他兩次協調縣級醫院專家為群眾進行免費健康體檢,并為群眾贈送藥品,兩次贈藥5000余元。
李群昌今天要去的第一站是四組貧困戶李榮申家。李榮申今年71歲,單身一人,李群昌多次動員老人到敬老院頤養天年,但是住慣老家的李榮申死活不愿去。老人原來住的三間房子露著天,墻裂開一道道縫,一到刮風下雨,李群昌就打著傘朝他家跑,勸老人到鄰家暫住。為了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去年利用危房改造項目,在做通老人思想工作的前提下把三間舊房扒了,建起了新房,壘起了廁所。去年年底,李群昌與長橋鎮的京東商城實體店協調又為其免費安裝了空調。
“啥時間也沒有想到,俺這孤老頭子也能用上空調,真是感謝李書記?!毕硎苤照{暖風的李榮申高興地合不攏嘴。
出李榮申家沒走好遠,李群昌又被一個老人攔住了。一抬頭,原來是貧困戶李文建。李文建是村里的五保貧困戶,患有風濕性關節炎。李群昌出于好心,讓老人到鎮衛生院去辦理慢性病卡,結果老人去了一趟沒有辦成,老人回來后找到小李發了很大的火。李群昌跑到鎮衛生院問情況,原來李文建雖然患風濕性關節炎但是病情較輕,又沒有住院病例,不符合辦證條件。經過李群昌和鎮衛生院醫生的解釋,老人理解了,今天是特意來道歉的。他拉著李群昌的手說:“孩子,別生氣,不要給大叔一樣。大叔不了解情況,冤枉你了?!?/p>
“生啥氣?群眾不理解說明咱工作沒做到家,還有缺陷和漏洞,以后一定要避免出現這類問題?!庇龅饺罕娐裨购筒唤饫钊翰偸菑淖陨碚覇栴}。
李群昌和老人拉了幾句家常,問了老人家現在生產生活情況,便告別了老人。過了村東公路,他又拐到貧困戶李東輝的家,從手提包里掏出一沓紙送給了李東輝。這是他從縣里專門為李東輝找來的葡萄種植的技術資料。
李東輝原先在該村葡萄種植大戶李廷欽園子里務工,看到發展葡萄種植有前景,就對李群昌說也想試試。在李群昌的幫助下,這兩年李東輝承包的十來畝地土地種植作物實現了增收。
已接近中午一點,李群昌回到住地。自己做了碗面條,吃完后已接近兩點了。一陣睡意襲來,他想午休一會兒,可是電話又響了,是村支書李國勛邀他現在到工地和他們一起規劃村內主干道。
為了搞好村里的美化、綠化,他和李國勛一起外出參觀,協調資金爭取項目。村西大坑整治開工建設后,他和李國勛輪流在工地,兩個人都曬成了黑人?,F在護坡已整好,圍欄已建好,周邊還要綠化和修建停車位,工程正在加緊施工中。
原本綠化、美化圖紙上都有,是不用再規劃的,可是在施工中,原本建在的東北角停車場因離住戶太遠而改建在西南角,這一改,格局發生了變化,原來留下的綠化、美化場地的位置、大小也得發生變化。趁午休把這些工作做好,不影響工人上班施工。李群昌二話沒說,拉開手中的小包,拿出鋼卷尺,就和老席他們一起規劃、丈量起來。
一個下午就這樣過去了。
“群昌總是說群眾的事無小事,在他心里裝著全村群眾,裝著尚未脫貧的的建檔立卡戶和困難群眾?!狈职_李村的管理區區長、該鎮副鎮長王立業這樣評價李群昌。
“這兩年多,咱們村里可真是變化不小。自從咱們村來了駐村書記李群昌,村里道路通暢了,廣場舞臺建起來了,廢棄的坑塘整治后養上了大白鵝,臭水坑變成了扶貧鵝場……”。村東的休閑廣場上幾位正在納涼的村民談論紛紛。
當李群昌了解到村里沒有扶貧產業,群眾又沒有致富門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盡快找出致富路子,他通過實地走訪調查,發現廣場東側的坑塘中生活垃圾眾多,嚴重影響到村容村貌。而且多年來村兩委耗費大量人力、財力對生活垃圾進行集中清理,也曾養過魚,種過蓮藕,但由于治標不治本,一度成了名副其實的垃圾坑。
“一到夏天這里又臟又臭,從這路過都要捂著鼻子?!贝迕窭钣栏Uf對此深有感觸。
為徹底改變這一現狀,鞏固已取得的脫貧成效,李群昌找到管理區區長王立業和村黨支部書記李國勛,坐下來一起理思路,想辦法,商量如何解決大坑的整治。他先后多次帶村“兩委”干部外出考察,同時針對本村部分群眾有養殖大白鵝的習慣和技術,最終決定利用村內的廢棄坑塘開始養殖土鵝。
從村委會往東南走,沿著干凈整潔的道路行駛3分鐘,一個偌大坑塘赫然醒目,這里便是李群昌他和王立業共同創辦的鵝廠。沒等走近,散養在林帶里的白鵝嘎嘎叫聲此起彼伏。
“今年先養500只做個試驗,預計10月土鵝出欄?!蹦弥窀瓦汉腮Z群的李群昌說。
李群昌為啥會和王立業一起養鵝?事情還得從發展扶貧產業說起。按照郟縣縣委、縣政府要求,全縣的貧困村和重點村都要建起適合本村發展的扶貧產業。確李村是縣里確定的重點村,首當其沖。
坑塘可以養魚、養鴨,為什么單盯上了鵝呢?鵝的生長期短,體壯肥大;林下食草,成本較低;青草滋養,鵝不易生病,鵝糞還能促進樹苗生長。如果利用坑塘空地養鵝,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再加上遠離村莊,還有利于防疫。這樣一來,養鵝更具得天獨厚的優勢。
說干就干,在鎮黨委、政府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他和王立業兩人自籌資金3萬余元,王立業負責基建和外事,找來了挖掘機,雇了民工,對坑塘進行整治。李群昌負責購置鵝仔和學習養殖技術。村民們看到他們兩個是真心為群眾辦事,就三三兩兩的趕來幫忙,由于群策群力,扶貧工廠很快就建了起來。
聊起創業,尤其是扶貧創業,會耗費巨大人力和時間成本,李群昌講起了隨季而動的創業項目優勢,“我們養殖期從6月到10月,買回雛鵝時剛好群昌在村里有時間,沒事的時候可以到坑塘里放鵝,每天看著這些鵝仔感覺很開心?!?/p>
當坑塘里雜草沒過小雛鵝的高度,放養更需耐心和細致。加料、喂水,一天數十次重復,他拿著一根長竹竿“監督”小鵝覓食,“當時還不到一斤,每天吃草的時候都把小鵝從鵝棚里趕出來?!?/p>
待500只鵝苗長大一些,他就和立業商量,雇村里的貧困戶照看,貧困戶李東輝有村保潔員工作,拿著公家和鵝場的兩份工錢,他也愿意干些零工,掙這60元的日薪。
在這時候,村民們也從開始的嘲笑、觀望,到最后的自覺加入,現在有幾戶群眾也打算養鵝了。像這樣沒門檻的養殖,李群昌自然明白它容易被模仿,“我不怕被復制,先做再推廣,帶動大家致富,本來就是我的預期。有機農業或生態農業的市場很大,一時也不會飽和?!?/p>
貧困戶李東輝有勞動能力,但是因為擔心技術和市場問題,一直不敢搞養殖。當他看到村里建起了養鵝場,他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找到了李群昌,說想養幾只試試。結果,第二天一大早,李群昌就把30只鵝仔給他送了過來,感動的李東輝熱淚盈眶。
“鵝的養殖前景廣闊,養鵝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鵝以食草為主,耗糧少,屬于節糧型家禽,鵝的生活能力和抗病力強,適應性廣,耐粗放飼養,無需高水平的飼養設施,規??纱罂尚?,適于農戶飼養;鵝肉營養豐富,肉質好,肥而不膩,且鵝肉膽固醇含量低,有益于人體健康;鵝的糞便又可以肥田,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提高農作物產量,形成良性循環,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崩钊翰龑︷B鵝充滿信心。
作為坑塘養鵝的第一人,小伙子更大的野心是想“改良農業”,利用自己的養殖經驗,為村民們提供設備、咨詢等專業服務。如果可能,還會發展生態旅游,繼續摸索新農業的路子?!岸S碼標識,這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每個二維碼就像家禽的身份證,從出生到賣場,每一步都可查詢,吃起來才放心?!?/p>
“這只是我們建鵝場的第一步,下一步,我們要帶領貧困群共同養殖,同時推出特色餐飲——鐵鍋燉大鵝,注冊自己的品牌,將鵝蛋、鵝肉通過抖音、快手等網絡傳播途徑賣向全國?!崩钊翰劶谤Z場的發展前景信心滿滿。
夕陽落山,李群昌開始朝住地村部走去。傍晚的景色很優美,習習的暖風吹走了他一天的辛勞。西邊的彩霞將整個村子染上了一層微紅。李群昌沒有時間欣賞這大自然的美景,他要回去做飯。
回到村部,他給遠在鄭州住院的父親打一個電話,問問病情;接著又給8歲的女兒說了幾句話。因為事務多,他已兩星期沒回家了,妻子工作也忙無暇照顧孩子,女兒跟著奶奶在老家,儼然成了留守兒童。
那一刻,他想家了。一個五大三粗的漢子眼里噙滿了淚水。
作者:李增強,1975年生,河南郟縣人,系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作品發表于《中國報告文學》《河南日報》《河南青年報》《三月》《平頂山日報》等報紙雜志。入選《中國現代作品選粹2015》《大中原文化讀本》等叢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