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郟縣總工會按照省、市、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認真落實《平頂山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大力推進郟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不斷開創工會工作新局面。
一、基本情況。近年來,隨著郟縣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郟縣產業工人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截止目前,全縣產業工人達31500余人,主要集中在鐵鍋、陶瓷、機械制造、高低壓電器、建筑建材、銷售等行業。在市總工會的具體指導下,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縣各部門、各單位、各企業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開展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
二、進展情況。(一)領導重視程度進一步加強。一是高位推動。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推進會之后,郟縣總工會迅速行動,第一時間向縣領導匯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這項工作,成立了以縣委副書記何卉為組長,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總工會主席詹浩為副組長,相關單位主抓副職為成員的郟縣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協調小組。協調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總工會,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總工會主席詹浩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協調改革實施過程中的具體事項。各成員單位負責對本單位改革工作進展情況匯總上報,及時編發本單位改革信息,要求在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與協調小組辦公室進行聯系溝通。二是部門聯動。根據《中共平頂山市委、平頂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平頂山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平發〔2020〕5 號)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了《郟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郟發〔2020〕15號)、《關于成立郟縣推薦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協調小組的通知》(工改組〔2020〕1號),并于去年10月30日、12月1日兩次召開郟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推進會,要求各部門要凝聚合力、密切配合,對照我縣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要求,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真正深入人心,共推改革落實、共享改革成果的生動局面。并下發文件給各成員單位及重點企事業單位,進一步推進此項工作的穩步進行。三是示范帶動。設立了郟縣天廣水泥有限公司、國網郟縣供電公司縣級示范點,以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示范帶動,形成了一批針對性操作性強、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制度,推動了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舉措落地見效。(二)工會組織建設進一步完善。一是覆蓋范圍不斷擴大。縣總工會把八大群體最大限度地吸納進工會組織,不斷擴大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有效覆蓋范圍,推動工會組織向新經濟新業態、新階層新群體延伸,積極探索非公企業和零散就業人員建會入會新模式。借助黨建引領,實現100人以上非公企業和新經濟組織工會組織全覆蓋;組織10名工會干部作為各行業工會籌建聯絡員,通過直接發展未建會企業職工入會和零散就業人員入會。針對八大群體職工流動性大、熱衷手機上網的特點,借助“豫工會手機APP平臺”,開通“入會建會”模塊。加大信息整合力度,有效整合工商部門提供的單位注冊信息,交通部門提供的物流貨車司機信息,民政部門提供的護理行業信息,做到企業名單清,職工人數明。目前全縣已建工會415家,建會率達98%。二是會員隊伍不斷壯大??h總工會逐步從注重生活性幫扶向發展性服務轉變,著重從幫扶困難職工向服務全體會員方向轉變,通過增強建會入會吸引力,提升廣大職工入會率。去年以來,郟縣總工會通過成立職工心靈驛站、創建智慧健康小屋、建設戶外勞動者驛、打通維權綠色通道、豐富職工文化生活等措施,著力搭建普惠服務平臺,創新普惠服務載體,打造普惠服務品牌,去年以來,職工心靈驛站為八大群體服務1500余人次,智慧健康小屋為全縣職工免費體檢5萬余人次,組織開展送法、送心理咨詢進商場活動,發放普法宣傳資料1.7萬余份,開通了信訪電話,大力開展勞動安全衛生、女職工特殊權益保護等專項集體協商,依法維護八大群體職工的合法權益,通過下沉資金組織開展針對八大群體的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建設戶外者勞動者驛站11家,為環衛工、農民工、交警、城管、出租車司機、快遞員等勞動群體提供了“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飲水、累可歇腳”的溫馨場所。通過一系列行動,推動一批非公企業、社會組織建立工會,吸收一批非公企業職工特別是農民工入會,去年以來新增農民工和靈活就業群體會員3461人。三是組織建設不斷規范。15個鄉鎮(街道)全部完成規范化建設任務,工作突出的安良鎮、薛店鎮工會委員會被授予省級基層工會規范化示范點。為15個鄉鎮(街道)1個產業集聚區爭取規范化建設資金16萬元,提高規范化建設質量體系,解決基層規范化建設物資配備使用難題。四是政治待遇不斷提高。縣總工會十分注重保障產業工人的政治地位和民主權利,在縣總工會換屆時提高勞模和一線職工比例,新一屆委員會中基層工會工作者、先進模范人物、生產和工作一線人員占委員總數的24%以上,選舉產生新一屆縣總工會領導班子,郭亞培等4位同志當選兼職副主席,把更多普通產業工人中的優秀代表吸納進工會領導機構,產業工人在省、市、縣、企業各級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議中的比例也不斷增加。同時,加大對產業工人的表彰力度,特別是今年的市五一勞動獎章評選,縣勞動模范評選一線產業工人占比分別達60%、46%。今年五一前夕,我縣通過認真評選,最終評選出84名“郟縣勞動模范”,并進行了隆重表彰,使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弘揚得到進一步弘揚。(三)產業工人素能進一步提升。一是政治素質不斷提升。全縣各級工會深化“中國夢·勞動美·工會情”主題教育,抓好黨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的學習貫徹,認真開展?“兩學一做”常態化學習教育,深化黨史學習教育,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各項規定,加強風險防控,促進各級工會作風建設常態長效。利用平頂山市工會網、云上郟縣、郟縣總工會微信公眾號、勞模一條街、各級新聞媒體等宣傳陣地的輿論引導作用,引導廣大職工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縣總工會的積極引導下,全縣產業工人思想道德觀念較之以往發生明顯變化,主流思想健康向上,對黨和國家政策的認同感和滿意度明顯增強,自主意識、創新意識、法治意識以及學習意識逐步增強,并呈現出務實、活躍、多元的特征。二是職業技能逐步提升。持續開展勞動競賽。在全縣159家企業開展“當好主力軍,建功‘十四五’”勞動競賽活動,參賽職工達1.9萬人次;在全縣7個重點工程項目中組織開展“五比一創”勞動競賽活動。聯合衛健委舉辦2020年基本藥物合理應用知識技能競賽、2021年“郟縣護理技能競賽活動,縣總工會榮獲平頂山市第六屆職工技術運動會優秀組織單位。穩步推進“節能減排”。以“安康杯”競賽活動為載體,動員引領更多職工群眾為實現“十四五”目標建功立業。在全縣耗能大戶、排污重點企業中強力推進“六比一創”積極做好單位環境優化美化節能減排競賽活動,參賽企業及職工達到95%以上,組織干部職工健康知識學習。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全縣共有155家企業1.8萬名職工參加“安康杯”競賽活動。切實助推勞模創新。開展技能人才選樹、師帶徒“匠”帶兵等活動,共建勞模和工匠人才工作室5家?!皠谀撔鹿ぷ魇摇敝笇〗M對全縣勞模先進情況進行分析,指導中聯天廣、綠禾科技2家單位建成勞模助力脫貧攻堅基地,產業工人發展通道不斷拓寬。三是文化綜合素質不斷提升。積極引導廣大職工聽黨話、跟黨走,開展送文化進基層、以生動的形式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企業、進車間、進班組。去年以來相繼組織舉辦“中國夢·勞動美·工會情”助力脫貧攻堅職工攝影展大賽、““點亮微心愿”志愿服務活動、“六一”兒童節特別關愛活動,聯合舉辦“文明服務我出彩、群眾滿意在窗口”演講比賽、“相約郟縣 與愛同行”首屆青年交友聯誼會、迎國慶職工趣味運動會、郟縣2020年基本藥物合理應用知識技能競賽活動,積極組織參加平頂山市職工“抗擊疫情、防控有我”主題征文及誦讀比賽等活動,舉辦“發揚紅牛精神 爭當出彩先鋒 展示職工風采”郟縣職工健步走活動、郟縣“唱支山歌給黨聽”女職工廣場舞培訓會、“迎建黨百年 頌美好生活”郟縣職工攝影展。全縣建成各級各類職工書屋135家,其中國家級職工書屋?1 家,省、市級職工書屋?14家,惠及職工2.6余萬人。(四)產業工人權益得到進一步維護。一是積極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總工會堅持加強源頭參與,回應產業工人訴求,共簽訂工資集體合同126份,覆蓋企業560家、職工29241人,實現了全縣工資集體協商全覆蓋,職工人均工資同比增長13.5%。二是規范開展廠務公開管理工作。推動非公企事業單位普遍建立廠務公開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保障產業工人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國有、集體及其控股企業職代會和廠務公開建制率達到100%,規模以上非公有企業職代會和廠務公開建制率達到85%。三是深入開展法律援助工作。建立郟縣職工法律援助中心,打通職工維權“綠色通道”。組織開展“4.15”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七五”普法法制宣傳活動,發放普法宣傳資料1000多份,增強了職工法制意識。建立信訪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信訪工作制度,開通了信訪電話,實施工會領導接待職工信訪制度。去年以來共收到職工來電來信來訪5起21人次,全部予以圓滿解決。四是扎實開展“雙節”送溫暖、困難職工幫扶救助等“四送”活動,產業工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三、問題和不足。調查顯示,我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總體上是好的,但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面向產業工人的工會工作有待加強。部分部門、企業重視程度不夠,工作參與積極性不高,存在政策宣傳解讀不到位、部門職責落實不到位、對標改革方案責任分解表采取措施不到位等現象;一些企業工會工作與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發展規模、內部結構、利益訴求、思想觀念的新變化新特點不相適應,制約了部分工作的開展。二是面向產業工人的協同保障機制有待健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需要各方同心同向、同頻共振、同抓共促。但一些部門還沒有建立起暢通的信息溝通渠道,存在溝通對接不到位、監督檢查不到位、信息不對稱、參與程度低等情況。三是產業工人發展制度有待完善。我縣大部分產業工人聚集在建筑、餐飲、銷售、鑄造、建筑建材等技術含量低、粗加工的領域,其職業發展和晉升空間受工作經歷、技能水平、社會制度等主客觀因素共同影響,實現向上流動的比例較低,晉升空間相對較小。
四、改革的意見建議。一是提高思想認識。各相關部門、企業要積極重視起來,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深刻理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切實增強推進改革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加大宣傳力度,強化政策解讀,提高企業和廣大產業工人對《改革實施方案》的知曉率。二是強化部門職責。參與單位要切實履行協同落實責任,在尊重和保障產業工人主人翁地位上下功夫,強化產業工人思想政治引領;在完善產業工人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建設上下功夫,加強產業工人技能提升;在完善產業工人待遇提高上下功夫,改善他們在醫療、教育、養老、住房等方面的狀況,增強對農民工的吸引力和歸屬感,提高他們在就業區域的穩定性。在培養發展機制上下功夫。為培養技工人才提供平臺,把學習培訓、技術水平、貢獻大小和工資獎金掛起鉤來,出臺技工人才培養的計劃、管理和激勵等相關措施;突出典型示范引領,對勞動模范、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要組成先進事跡報告團深入單位、廠礦、社區巡回宣講。充分利用電視、網絡、報紙專欄等宣傳方式,深入持久地進行先進產業工人事跡宣傳,使宣傳活動由重要節點宣傳轉向系統化系列化,不斷提高產業工人的美譽度;在加強信息網絡建設上下功夫,提高產業工人公共服務水平;在維護產業工人合法權益上下功夫,著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三是健全發展機制。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統籌職業教育培訓,構建產業工人職業培訓體系。注重發揮技能競賽引領作用,加大創新創效扶持力度,建立網上學習機制,促進對外交流合作,拓展產業工人能力提升載體。加大農民工職業培訓力度,完善促進農民工就業政策,規范使用農民工用工管理,推動農民工向產業工人轉型。四是加強指導引導。縣總工會要主動作為、主動服務,深入基層基業單位,分析具體任務目標,提出可行性建議,幫助各單位及企業改革任務落到實處。指導不同行業和企業科學制定職工技能、崗位貢獻、崗位創新價值評價體系,為推動不同行業和企業的技能工人脫穎而出創造條件。引導企業創新職工成長模式、通過設置技能、級別、職務發展等多個通道,為職工成長成才提供廣闊空間。五是創新服務平臺。抓住產業工人普遍需求,打造“線上”與“線下”兩個服務平臺,提供一站式服務?!熬€下”的服務在線上”得到體現,“線上”的服務通過“線下”來實現,通過線上”與“線下”的互動,打造網上網下相互促進、有機融合的服務產業工人工作互聯網+格局。六是完善監督機制。建立常態化聯合督導檢查機制,加強對各領域貫徹落實《分工方案》的指導和督導。進一步明確各牽頭單位的組織推進職責,細化工作任務,掛圖作戰,倒逼任務落實,增強改革實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