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喜正


一、在學習中堅持“勤學習、善踐行”。該同志始終把政治學習放在首位,充分利用每周五集中學習和八小時工作以外的時間,全面系統地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此同時,他憑著堅定的理想信念,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地遵守各項規章制度,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二十年來,他理論聯系實際,善于創新,勇于實踐,帶領職工們艱苦奮斗,使陵園的各項工作上了一個新臺階。

????二、在工作中堅持“敏于事,慎于言”。葉縣烈士陵園始建于1956年,由于當時條件限制,陵園建造簡陋,在歷經60年的風雨中,已顯得破敗不堪,雖屢經營修,但基礎設施陳舊的狀況難以有較大改觀,嚴重影響了整體形象和教育功能的發揮。他從抓陵園的維修改造和綠化美化入手,多次主動向上級主管領導匯報,得到了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在對陵園進行幾次改造修繕過程中,他幾乎日日泡在工地上,仔細監督審核每一個步驟。在對零散烈士紀念設施搶救保護工程工作中,他前往泌陽縣進行現場考察,取長補短制定初步遷葬計劃,狠抓落實,日夜兼程,在短時間內就集中安葬112座零散烈士墓,對其中不方便遷葬的27座烈士墓進行就地保護,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了任務。全市《零散烈士紀念設施搶救保護工程》現場會在葉縣烈士陵園召開,并號召全市學習葉縣的先進經驗。

在抗戰時期,有230余名將士為了新中國的建立、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幸福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把忠骨留在了這塊熱土上,烈士陵園已經成為人們瞻仰先烈、接受教育的重要陣地,每年到陵園接受教育的人達到2萬余人次。特別是每年清明節期間,到陵園瞻仰烈士的就有1萬人左右。為了做好接待和講解工作,他認真了解烈士事跡,由于平時注意收集查閱資料,在很短的時間里就進入了角色,適應了工作。每年清明節期間,他每天七點左右就到單位,做好各項準備。上午8點到下午5點多負責接待和講解,最多的時候一天接待3000多人次,講解10多場次,在講解中,有時連口水都顧不上喝,中午連飯都顧不上吃。接待結束后,還與大家一起將園內打掃干凈,再累再苦,從無怨言,他總是用烈士的事跡鞭策自己,教育職工,他經常向大家講,烈士們把鮮血和生命都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我們受點累、流點汗算得了什么?
三、在生活中做到“誠于中,形于外”。烈士陵園單位雖小,但作為帶頭人,他從來沒有放松過對自己的要求。為此,他以“事事以身作則,時時嚴于律己,處處為人表率”作為自己立身點。2004年初,由于長期工作,他身患重病,在醫院做了兩次大手術。出院后,不顧身體依舊虛弱,憑著對工作的熱情和極端的責任感,帶病堅持上班,使領導和同志們深感敬佩,為全園職工樹立了榜樣。

????他經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把工作重點放在對職工隊伍的嚴格管理上,努力改變懶散的工作氛圍,嚴格內部監督制,組織職工認真研討并制定出一系列較為科學、規范的制度,帶頭執行,從不找理由為自己開脫。有一次,在他家中房屋正在進行維修時,接到緊急通知讓其去外地出差,他二話沒說連夜就趕到會議地點,雖然家里只剩下了病弱的妻子,但他也沒有找任何理由推脫自己的責任。而在容易滋生腐敗的財務管理上,他堅持一律公開透明,重大事情、重要決策都先向領導匯報并在職工大會上說明。他常常告誡自己“要憑著心中莊嚴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筑起一道拒腐蝕永不沾的防火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