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付興同志一直從事湛河區園藝生產的技術研究和推廣工作,尤其在果樹育苗、嫁接、病蟲害防治等方面成績突出。在苗圃工作期間,親手層積處理海棠、桃、杏、軟棗等果樹種子1萬多公斤;帶領工人育苗90多萬株;嫁接果苗15.4萬株,其中蘋果、桃、杏、李等成活率均達95%以上,針對柿樹因含單寧多,切面易氧化變褐,從而影響嫁接成活率的問題,他自己動手用普通刮臉刀片制作了一個簡易嫁接刀,使柿樹嫁接率由原來的10%左右提高到90%以上;親手修剪蘋果、桃樹等1.5萬余株;扦插銀杏、葡萄、月季等苗木6萬余株;熬制石硫合劑、配置波爾多液30多次,為苗圃增加經濟效益100多萬元。
該同志在湛河區農林水利局主要負責園藝生產的技術研究和推廣工作,他指導果農育苗累計50多萬畝,嫁接果樹5萬多株,修剪果樹10多萬株,防治果樹病蟲害100多萬畝次,推廣園藝生產新技術20多項,推廣果樹新品種如金太陽杏、凱特杏、中華壽桃等10余個。2010年以來,他組織轄區農民開展《果樹嫁接技術》、《果樹栽培和管理技術》等技術培訓班10余期,培訓果農1500余人,印發技術資料1500余份,解決實際問題20多個。
近年來該同志共開展10多項科技攻關項目,其中“豫秈9號水稻引種試驗及高產栽培技術研究”、“雙低油菜新品種引進及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研究與應用”、“溫室番茄無公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與應用”獲平頂山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累計增加經濟效益1500多萬元,“高效立體種植模式技術研究與應用” 獲平頂山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累計增加經濟效益300多萬元,這些項目的試驗、示范和推廣,為振興平頂山市湛河區的農業經濟起到了科技導航作用。
2012年,該同志擔任“平頂山市湛河區曹鎮鄉占柱苗木繁育場”(需求單位)的科技特派員。一是及時了解需求單位在實際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在第一時間為服務對象答疑;二是為需求單位搞好苗木繁育、嫁接、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指導服務,定期或不定期為需求單位印發一些實用的、通俗易懂的技術資料;三是利用媒體、網絡等資源,及時為需求單位提供新技術、農資生產、苗木銷售等信息服務工作,累計印發技術資料100余份,開展技術培訓6期,培訓200余人次,為服務對象銷售苗木1000余株。
該同志曾在國家、省、市級報刊發表農業學術論文30多篇,其中“柿樹嫁接刀的制作和應用”、“農藥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等在《中國林業報》、《河南農業》、《農村農業農民》等報刊雜志上發表,撰寫的農業建議性論文如 “冬季麥田管理意見”、“果苗假植技術六要點”等20多篇,均在《平頂山日報》發表,還發表敘事散文20余篇,其中《過生日》、《半個饅頭》、《第一次相親》、《接過媽媽的冰糕車》等在《河南科技報》、《老人春秋》、《平頂山日報》等報刊雜志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