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發


馬玉發同志是河南省平頂山市氣象局的一名優秀科技工作者,現任平頂山市氣象局氣象信息技術高級工程師。1989年7月從成都氣象學院電子技術系通信工程專業畢業,獲工學士學位。畢業后,帶著一展宏圖、獻身氣象事業的愿望,來到河南省平頂山市氣象局工作至今。這人平時話語不多,從不向組織擺困難、講條件,不計個人得失,埋頭苦干,努力鉆研業務,主要從事技術保障(含天氣雷達、邊界層風廓線雷達、通信、計算機網絡、區域氣象站、自動氣象站、專項天氣監測網站)業務,同時兼職承擔起計算機網絡建設及其管理、現代化建設、雷達監測、人工影響天氣、氣象服務等多崗位工作。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他練就了一身好本領,為氣象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近年來,平頂山市氣象局按照中國氣象局的總體部署:拓寬氣象服務領域、加快實現氣象現代化。針對中小尺度天氣氣候活動頻繁、氣象監測站點稀少、監測頻次低的現狀,在原有業務實現自動化的基礎上,又在全市各鄉鎮和重點村莊增建了各類區域自動氣象站126個、GPS/MET站點2個、土壤水分站7個、紫外線監測站1個和邊界層風廓線雷達1部。大量設備投入業務運行后,現代化程度大幅提高了,科技含量提升了,對天氣的監測加強了,天氣預報的準確率也提高了。面對成倍增加的業務量和繁雜多樣的設備,作為一名從事維修保障的技術人員和任務的主要承擔者,他從熟悉設備做起,調閱技術資料,學習操作規范。在此期間,他不顧嚴寒酷暑,撥山涉水,奔波于各縣鄉村,克服交通不便和險要的工作環境,帶領縣局人員肩扛背拉、攀巖登壁,安裝、調試好監測設備,不僅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了建設任務,也利用現場操作、掌握第一手技術資料的機遇,熟練掌握了設備的原理和性能。特別是在2012年5月的山洪地質災害氣象監測網絡建設過程中,他帶領他的團隊,早出晚歸,僅僅利用往返于各監測網點的乘車空隙,匆匆啃幾口干糧,有時甚至害怕無時間上廁所連水都不敢喝。正是如此,他們在15天時間內,安裝、調試完23個山洪地質災害氣象監測站點設備,確保站網的按時運行。建設任務完成后,他立即適應了氣象監測網絡的技術保障工作,并面對縣氣象局技術力量薄弱的狀況,有針對性地編寫了《區域氣象站維修手冊》,繪制出《鄉鎮雨量站故障維修索引卡》,并作為教材舉辦了《區域氣象站維修》培訓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我局多年來的區域站的監測質量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設備故障送修率(送省大探中心)一直為零,得到省、市氣象局領導的肯定和表揚,其業務能力也顯著提高。

2006年后,平頂山市氣象局進行了人員結構調整和業務轉型。在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同事們的協助下,馬玉發同志依托他在學校掌握的扎實理論基礎知識,發揮其虛心好學的和善于總結積累的優勢,堅持“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理念,迅速熟練掌握了各項新業務技能。在人員少、新同志占比例大和人員專業不對口的情況下,作為一名人影和技術保障方面的老同志,主動對新人進行“傳、幫、帶”,使他們能夠盡快獨立工作。因此,多年來,親臨縣、鄉處理國家、區域氣象監測網站現場處理故障,還要兼顧人影工作,經常主動來到值班室,指導新人分析冰雹回波特征、識別冰雹,指揮申請空域和人影作業。甚至在因病住院手術期間,各種業務工作咨詢電話也一直不斷,以致于住院手續還未辦理便被召回工作崗位,令分管領導感慨至今。

不畏困難、善打硬仗、好啃硬骨頭是馬玉發同志又一特點。因此,他不僅為單位解決了許多技術難題,,而且在業務繁重的情況下,為提高業務技能,還擠出時間,積極參與科研項目和科技創新,并通過實施技術創新,為單位節約了大量的維修經費和維持經費。

多年來,由于受專業技術和人員編制限制,面對單位人員少、任務重的現狀,馬玉發多次放棄休息日和節假日,一直身兼多崗。就是這位同志,識大體,顧大局,沒有居功自傲,從不給單位提個人要求,只知道默默的奉獻。辛勤耕耘,終有收獲,通過與同事們密切合作,共同努力,確保了各項業務的正常運行,其業務能力也在全省始終名列前茅。

二十五年的工作經歷,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他一慣嚴格要求自己,虛心接受領導和同志們的意見。他正踐行著:努力學習,總結經驗,提高自己對各種強天氣現象和天氣過程的監測、識別能力和各種氣象裝備的技術故障處理水平,確保更加科學、高效地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