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文明風尚 展職工風采】咱們的好書記 馬亞勛


馬亞勛(右三)在安良鎮獅西村食用菌基地大棚開展技術指導
馬亞勛(右三)在安良鎮獅西村食用菌基地大棚開展技術指導

馬亞勛(右三)在安良鎮獅西村食用菌基地大棚開展技術指導

? ? ?? 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 —農業農村局駐村第一書記? 馬亞勛

每當安良鎮獅西村的百姓有什么困難,大家都會說“找書記去,書記有辦法”。村民口中的書記,他叫馬亞勛,是農業農村局派獅西村的第一書記。

安良鎮獅西村貧困發生率1.2%,低保貧困戶、特困供養貧困戶 、低保特困供養貧困戶數量眾多,基礎設施較為落后,產業發展基礎薄弱。面對這一切,他雖然初來乍到,但沒有感到氣餒和灰心,而是滿懷期望。因為來到這里,這里就是他的家,這里有他的“家人”,他要努力帶領他們走向脫貧致富的小康之路。

了解村情民情,摸清家底有底氣。初來乍到,人地生疏,對于他來說,還缺乏基層工作經驗,到村里怎么做工作,從哪里入手開展工作,他還是心有疑慮。但是他堅信,“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他在第一時間走訪了村里的老黨員、致富能人,與他們促膝交談,認真傾聽他們對“鄉村振興”的“高見”。通過全面摸排,認真梳理,他的心中已經有了獅西村發展的一個雛形。

同時,他也注重加強做好群眾基礎工作,讓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更加密切,更加團結。他積極組織駐村工作組走訪貧困戶、制定幫扶計劃。認真做好專項回訪登記,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搞好民情信息記錄,針對貧困戶實際情況采取“一戶一策”精準幫扶,圓滿完成了貧困戶心識別、查漏補缺等各項工作。

注重發展產業,脫貧路上有門路。獅西村兩委在安良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爭取縣紅牛養殖項目資金15萬元,為穩定收益,村兩委多次研究討論,并經村民代表大會同意,決定購買能繁大母牛15頭,投入青坡紅牛養殖場,簽訂代養協議,由牛場代養,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1.5萬元。并開發紅??醋o員崗位1個,每年工資2000元,由貧困戶聶印濤擔任,定期參與看護管理。其余貧困戶每戶每年分紅500元。

在農業農村局黨組和局領導的關心下,支持資金35萬元,為獅西村籌建食用菌基地,建設塑料溫室大棚6座,邀請市、縣農業農村局種植專家吃住在村,給村民進行技術指導。目前大棚已開始種植草菇,即將形成經濟效益,預計每年為獅西村集體增加收入3萬元使獅西村集體經濟貧困現狀得到改善,使貧困群眾的脫貧致富問題得到鞏固和提高。??

加強技術培訓,脫貧致富有辦法。怎么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馬亞勛沒少想辦法,他結合縣農業農村局的工作性質,通過協調對接,對貧困群眾及村民開展技術培訓,提升村民的致富技能,還經常邀請農業農村局的種植、養殖專家在村里開展技術培訓班,并利用自身優勢請專家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周恩戰和聶見東,低保戶李領濤的養羊技術、李合法家庭農場的種植技術進行上門指導。功夫不負有心人,多數村民們都收獲頗豐。如今不少村民都住上了小洋樓,貧困戶的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改善。

加強民生建設,美麗鄉村更美麗。扎實開展工作,惠民生。一是做好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環境衛生關系到群眾身體健康,是老百姓關心的重要問題。入村以后,馬亞勛同村干部一起組織村民進行衛生整治,以身作則帶頭參加勞動,打掃大街小巷衛生,清理溝邊坑底垃圾,籌措資金種植綠化樹200余棵,建設小游園一座,美化村內環境。給全村村民提供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村容村貌明顯改善,同時還建立了長效機制,使成果得以保持。二是排查住房安全,整治貧困戶戶容戶貌。針對排查到的張軍政、周恩站等10余戶住房漏水等隱患,積極協調資金,及時進行了防水處理;對部分老弱病殘貧困戶,帶領駐村工作隊員,逐戶進行了環境衛生整治,基本達到了窗明幾凈。三是為群眾的生產生活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組織干部群眾對村內灌溉電纜進行巡檢,發現并修理壞點兩處;協助村干部向供電部門申請變壓器1臺,滿足村民生產生活用電;組織干部群眾,歷時數天對村內農田及現有設施進行勘測、繪圖,為高標準農田建設做好準備。

堅持精準扶貧,真情關愛暖人心。獅西村貧困戶聶印濤肢體三級殘疾,其妻吳兆燕肢體二級殘疾,一直坐輪椅不能自己行走,其子聶子康上小學一年級。吳兆燕娘家在安徽,因身份證丟失,戶口在娘家不能遷入我村,致使不能在我村享受低保、殘疾補貼等各項補貼和政策。今年4月經過馬亞勛跟派出所溝通,各方協調,通過電話、微信、快遞郵寄等方式將吳兆燕的戶口遷入我村,多次用車接送吳兆燕辦理身份證和戶口本,并已經幫助吳兆燕申請了低保和殘疾補貼。獅西低保戶張自欣現年51歲,其子張帥星智力二級殘疾,在我村小學隨班就讀。張自欣平時打零工,沒有穩定可靠的收入來源和增收渠道,家庭比較困難。經過馬亞勛的努力,張自欣被聘用為鄰里照護員,照護獅西村殘疾貧困戶聶見東、梁向創和聶俊濤,并簽訂聘用協議書,每月為張自欣增加收入300元,向照護人協助提供洗衣曬被、打掃衛生、規律飲食、代購用品、問醫送藥、精神慰藉等生活照護,做到“日常關懷、因需照護、適時幫扶”。

狠抓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更有力。過年放假回家的他收到疫情通知,如坐針氈。不能等了,他放下家里的一切事情,第一時間回到村里。設卡點,測體溫,入戶排查…村里防疫物資奇缺。他把自己帶來的口罩發給村民,利用遠程視頻設備組織村民“隔空對話”,減少人員接觸,并自己捐贈300元物資。嚴防死守50多天,村民對疫情有了心理陰影,不愿再出門。馬亞勛一邊給村民講形勢,消除恐懼心理,一邊聯系用工單位。他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工,在他的努力下,全村人已基本恢復原來的工作方式。天氣變暖后,他全力抓農時,組織春耕備耕,力爭把疫情影響降到最小。全村人在疫情防控期間,生活得到了保障,精神狀態良好,還在農收時節得到了豐盛的油菜籽和小麥,整村人的臉上看起來都是喜滋滋的。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也是交出脫貧攻堅“答卷”的收官之年。馬亞勛正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帶領獅西村的全體村民奮發圖強,堅決打贏這一場輸不起的脫貧攻堅戰。(編輯人:盧小鶴)

?

?